平台动态丨马良行一周更新内容精选
本文长度为1800字,建议阅读3分钟
本周、马良行Mahoooo平台更新了不少热门项目和话题共建,如果你忙得没空登录一一查看,马小良为你送上一份精选简要!
如果看到有趣的内容,那就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速度登录查看吧!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北京四中房山校区
OPEN建筑事务所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分享者·马良行认证用户:OPEN建筑事务所
《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| 回忆设计经历及建成后的观察 | 黄文菁:为未来创造更多可能》
▲鸟瞰总图(摄影:夏至)
最终OPEN的设计采用了非常经典的“鱼骨型”学校格局,用一个主轴把几枝近似平行的教学楼串在一起。这个主轴是一个放大版的走廊,用黄文菁的话来说,它是一条河流,不仅能够承载人流,同时河流中间还有一个个“岛屿”,这些岛屿可以作为社团活动的空间,也可以当做图书角。在不同的楼层,走廊也是不一样的,有的走廊是没有墙的,有的走廊可以很快走到一小片室外空间,这都让孩子们可以从走廊方便地接触到室外空间,呼吸新鲜空气。在形态上,这座学校相较其他学校更为自由,灵活性更大。
▲宽阔走廊中的活动岛(摄影:苏圣亮)
“我注意到有些学校的设计,平面做得很特别,房间尺寸变化很多。我觉得可能的情况是,编写任务书的人不考虑空间,根据当时的具体需求像会计一样地计算房间面积与个数;而设计师对拿到的任务书不加思考,一板一眼地照着任务书做设计,这个办公室几平米、那个教室几平米,结果房间都是具体地‘定制’的。但是学校里教学及办公空间是经常会有调整和变化的,如果设计不具有一定的灵活性,就会使未来学校在使用调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。”黄文菁说,“而OPEN 设计的这座学校相对更为‘规整’或者说‘模数化’,因此为将来进行调整、合并、重组提供了更多可能。”
▲诗歌花园 (摄影:陈诚)
黄文菁知道,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么素的混凝土,但是她感到幸运的是,北京四中房山校区的师生们很开放地接受了OPEN的想法,接受了不完美的混凝土,接受了真实的美感和力量。
▲ 楼梯 ( 摄影:夏至)
OPEN选择材料的标准是:皮实,环保,真实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皮埃尔.奈尔维Pier Luigi Nervi
1891~1979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分享者·马良行合作媒体:iStructure
《技术流 | 结构大师系列--皮埃尔•奈尔维 P.L.Nervi》
P.L奈尔维被冠以混凝土诗人”的美誉。他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师,同时承担建筑、结构设计和施工建造者的角色。他毕生致力于探索钢筋混凝土的工程应用、创新的结构形式、以及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,创造了一系列风格独特、有强烈个性的经典建筑作品。
罗马小体育馆(Palazzetto DelloSport)不仅由奈尔维设计,而且由其建筑公司(Nervi and Bartoli Engineers公司)建造。
组成薄壳穹顶的1620块用钢丝网水泥预制的菱形槽板,在地面模板上浇注成形。板间的钢筋混凝土肋和节点现浇,之后在上面再整浇一层混凝土,形成整体并兼作防水层。由于采用了奈尔维体系(Nervi system)工法,建造成本大幅降低,而工期仅用了7个月时间。预制的菱形板和现浇的肋线,形成优美的天花,堪称建筑、结构、施工完美呈现的艺术品。
1968年,奈尔维设计的Norfolk Scope-Cultural and Convention Center则采用V形的斜柱支承,在柱脚处设置了环形的地梁,整个结构形式一个自平衡的体系。但形态上不如罗马小体育馆轻巧优雅。
▲ Norfolk Scope-Cultural andConvention Center, 1968
▲ Norfolk Scope-V形的斜柱支承
St. Louis Abbey(the Priory Chapel),(1962)
建筑师: Obata & Kassabaum (HOK),结构咨询:奈尔维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素然廊桥
多相工作室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分享者·马良行注册用户:feng
《素然廊桥:建在桥上的小房子》
廊桥是多相工作室建成项目中最小的一个。
钢桥原本就有。桥的北边是ZUCZUG的办公室,因为有这钢桥,又租下了钢桥南边的区域。于是,钢桥成为了他们日常要穿梭的空间,就像沟通两个时空的“虫洞”。
原本的钢桥底部非常坚固,可以承担来回运送货物。工作室的设计工作是拆掉钢桥上部原有的简易棚屋,把这个钢桥当做基地,在上面重新建造一个遮风挡雨的建筑。
▲ 钢桥原本的状态场地
廊桥是连接两个内部空间的外部空间。办公空间相对封闭和内向,在紧张的工作间隙“穿越”这座“桥”,可以带给人短暂的外部体验,沐浴温暖晨光、遥望黄昏的晚霞,感受季节的变换。作为一个“虫洞”,设计师更希望人们经过它时,能够想起“自己是谁,从哪里来,到哪里去”。所以决定用玻璃做维护结构。
出于原有结构安全性的考虑,多相工作室希望用轻型、装配式的结构体系来搭建这个小房子。
最初有两个选择:一个是与底部原有结构材料相同,也用钢,由于荷载和跨度大大低于原钢桥,所以新建钢结构必然会非常纤细,在构件尺度上远小于原钢桥构件;另一个是在构件尺度上与原有钢桥统一,而材料替换为木材,这样可以保持结构构件尺度的协调关系,又可以明确区分出“桥”与“房子”、“旧”与“新”之间的差异,而木结构正是工作室感兴趣的类型。因此,选择了后者。